同样是汉服,为什么杨超越和金晨能穿出不同的感觉?

长沙新高潮汉服文化节开幕“汉服小姐姐”打卡洋湖水街

微信号:qinglan0756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2021年11月13日上午,新国潮汉服文化节在长沙洋湖水街开幕,精美绝伦的汉服巡游给游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沉浸式“汉服”游船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国潮之旅。 “汉服”游船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洋湖水街,如诗如画意境唯美,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打卡,现场人气火

前两天,氧叔提到的杨超越这组汉服神图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吧?

少女、雪景,氛围感直接拉满。这里插一句,氧叔之前发起了雪景PK大赛,看了大家po的照片,氧叔已经被你们的美照给迷晕了!这颜值必须吹一波!

然而这波热度还没过,又一位穿着红色汉服的女明星把叔一整个美住了,就是双十一的晚会上,金晨的盛唐霓裳羽衣造型。

一个是飘逸灵动的红衣仙子,一个是步步生莲的风韵美人,杨超越和金晨分别把不同的红色汉服穿出了“仙”与“正”两种风格。

客观讲,没有可比性,此处不建议拉踩。而即使是同一个人,不同的汉服造型传递出的感觉也并不相同。

与上一组写真不同,杨超越的齐胸襦裙造型更显可爱灵动。

而金晨穿上汉服不但可以大气美艳,也可以温婉娴静。

那为什么同样是汉服,却能演绎出这么多种不同的气质呢?今天氧叔就来聊聊汉服之美。

不同朝代背景下的汉服风格

所谓汉服,不仅仅是汉朝的服饰,而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。而不同朝代历史文化背景不同,审美也不同,所以汉服的形制各有特色。

汉代

春秋战国时期,体态壮硕的女性更显威仪。而到了汉代,受荆楚风尚影响,女子以纤长、清瘦为美。

而既要体现端庄仪态,又要展现好身段,深衣在汉代很是流行。

深衣分两种,一种叫曲裾通身紧窄,衣摆呈喇叭状拖在地上,走起路来摇曳生姿。

另一种叫做直裾,因为当时的裤子是无裆的,直接穿在外面不雅观,所以用直裾遮挡,直裾上身也比较紧窄,用腰带紧束,衬托女子的纤细腰肢。

唐代

“环肥燕瘦”一词让现代人大多以为唐代就是以胖为美,唐代画中的人物,也都显得姿态丰腴。

唐代富足恢弘,审美风格更加浓烈张扬。而受胡人文化影响,唐代审美中认为那种身材太苗条的人,看起来有一些病态,所以更流行丰满健康的身材。但唐代流行的“胖”,是丰腴艳丽的,类似现在的微胖身材,而不是过度的臃肿。

其实初唐侍女大都身材纤长,而脸型均匀圆润。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以襦裙装为主,窄袖紧身衫,及胸长裙,披帔子。

贞观末期,社会经济逐渐复苏,服饰开始有了盛唐时期华丽奢靡的先兆。盛唐人对女性身材以“骨肉均匀”为美,女性身体审美从初唐的纤细秀丽到盛唐后期明显转变为秾丽丰肥,体态也更婀娜风韵。

到了晚唐,女性形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,多为纤细身材,审美风格也偏向了淡雅。

而中晚唐时期的汉服仍然是襦裙,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款型都更宽大,尤其贵族女性偏好用宽松肥大的服饰来展现她们的富有。

衣服穿法上也与初盛唐时期不同,以交领为主,腰线下降,女性身体曲线却被完全掩盖了。

宋代

经历了唐代服饰的奢华艳丽,北宋初年百废待兴,自上而下的俭朴之风,使这一时期妇女的服饰褪去了过分华丽的色彩,较为崇尚洁净自然和清新雅致的风格。

最常见的宋代褙子款式,以直领对襟为主,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,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。这样,人在行走之时背就不得不要挺直,能扶正人的脊背和身体,显得仪态大方。

明代

到了明代,严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禁锢,使得一大批对政局失望、对仕途绝望的文人士大夫寻求逍遥而自适的归隐生活。从一些文学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出,主流审美趣味也趋向感官享乐,由艺术审美转向生活审美。

而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,也是中国商品经济萌芽的特殊时期。汉服发展到明代,继承了唐宋时期传统服饰的精髓,又吸收了新奇华美的文化。这时,个人意识觉醒,人们开始注重整体的自然形态美。

汉服在国外/外网到底有多火?—猜猜我们背后的爸爸是谁

就在不久之前,在外国版抖音TikTok上,#中国街拍#的话题词条火了。而街拍视频中所表现的内容基本都是中国风街拍穿搭,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汉服。据数据统计,光播放次数就超过12亿,足以证明汉服在外网的火爆程度。 顶级的时尚杂志《Vogue》中甚至写道:“

明代女性的服装主要是“两截穿衣”,上身穿袄衫,下身穿裙,各式或长或短的上衣与裙搭配,被称为袄裙或衫裙。

明代的袄服与前代相比要流行的多,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,上至皇后命妇,下至优伶娼妓,都穿袄裙,其等级地位主要通过袄的用料和装饰手法来区分。

了解了历代服饰的特点,也不难发现,有的人即使颜值很高,或者具有古典美的特征,但选错了不适合自己气质风格的款式,穿汉服感觉也会很奇怪。

比如长相甜美的徐娇,穿上更具端庄感的汉服就有些违和

汉服审美的多元特征

除了时代审美背景不同外,汉服不同的颜色、材质、纹样…也分别表达了不同风格,如庶民服饰的古拙壮美、仕人服饰的瑰丽堂皇、娱乐化的汉乐舞服之美等。

色彩与身份

在古代服饰中,色彩最大的应用应该就是表达贵贱、区分等级了。

汉服的服饰色彩制度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,演变发展出“五色”的色彩观念,体现了古人源于自然,发于自然的色彩观念。

五色,即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为正色,正色之间两两相配出的色彩为间色,正色为贵,间色为贱,贱色只能作为便服、内衣、衣服衬里及平民服饰。

比如汉代文景之治,以朴素为美,暗色为尊,黑色和暗红相间,彰显出自己的贵族之气。

封建朝代,对于平民,颜色更不敢乱穿,像是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,必须避开黑色、紫色、绿色、柳黄、姜黄及明黄等色。

另外,古代色彩有限,基本靠植物染色其中最廉价的是蓝草制靛的蓝印花布。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常看到老百姓群演穿着蓝灰色的衣衫。

纹样材质与场合

各类汉服的纹样、配套方式和穿着场合也有讲究。

比如十二纹章,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,或画、或织、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,是皇权的象征,多用于祭服和朝服。

而常服大多款式大方,行动较方便,纹样质朴自然。古人喜欢将自然界中的元素加入服饰的设计中,动物纹、植物纹、器物纹…成为汉服中象征着人们崇尚自然的文化符号。

舞蹈服装是生活服装的升华,同时又是生活服装的审美先导。

汉代舞女打扮一般为高髻大袖。

唐代的各种舞蹈多有定式的舞衣,比如《胡旋舞》在汉服基础上又带有强烈的异族风貌。

另外,还有些特殊的服饰款式,像是长袍子的戏服是职业装,又相对随意,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汉服。唐装、马褂也并不是汉服,是根据满服和西方服饰改良而来的款式。

踏青时,千万别把从网上淘来的戏服当汉服穿上去游玩。

相通的汉服审美意蕴

汉服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在服饰文化中的外在体现,呈现出高雅端庄、飘逸自然、和谐共处之美。

汉服作为我国的传统民族服饰,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,但一些改良汉服违背了这种意蕴,就会被诟病。

比如说中华风洛丽塔,要么就是汉元素过于丰富,让裙子失去了洛丽塔原有的特色。要么就是洛丽塔元素过于浓郁,导致融入的汉服元素不但没有起到装饰的作用,反而还成为了整款服装的累赘。

同理,不分场合,想怎么穿就怎么穿,也会造成反效果。

比如在别人的婚礼上穿大红色的汉服,喧宾夺主,自然是不合适的。

“汉服破圈”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随着文化传承理念的持续下沉,汉服作为多种传统文化的承载符号,以其多元、包容、极具审美、富于变化的特点,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。

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才是应该探索的新思路。汉服文化的传承的确需要创新,虽说不必拘泥于封建时代的礼制约束,但更多应该是根据现代背景融入一些新的寓意,或者更适合当下场景的款式风格,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设计,或者故意博眼球。

本文源自头条号:新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着我华裳 与子携行 余荫山房汉服月主题活动举行

身穿汉服的表演者在善言邬公祠内进行才艺表演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实习记者 张佳怡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罗仕、通讯员付玲艳报道:记者13日从余荫山房获悉,为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,提升文化自信,余荫山房于11月举办国风季之“着我华裳 与子携行”汉服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