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服怎么就从生活中消失了?

萌新入坑汉服知识点

微信号:qinglan0756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,并非指汉朝的服饰。影楼风服饰不是汉服!!!影楼风指影视剧里的服饰,没有历史参考依据,凭空捏造的服装设计。 汉服的形制:汉服的款式。每一款汉服形制都是按历史记载和实物考古而来的,不可随意更改。而在汉服基础上更改或者添加设

汉服,全称是“汉民族传统服饰”,又称汉衣冠、汉装、华服。但,如今汉服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就连盛大节日也未曾见过。小时候酷爱观看古装剧的我,特别羡慕穿着清秀的汉服风度翩翩的侠客,于是经常拿着床单扮成汉服“行侠仗义”。

曾想过,各民族几乎都有代表他们文化的服装,无论是神秘华丽的苗族服饰,清纯朴素的白族服饰,还是异国风味的维吾尔服饰……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文化代表服饰。

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服装

汉民族上下五千年,那么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去哪儿了呢?

汉服的起源与发展

汉服“始于黄帝,备于尧舜”,源自黄帝制冕服。定型于周朝,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,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。
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,对穿着服饰尤为重视。《左传桓公二年中,宋国大夫臧哀伯叙述了一整套礼服的组成:“衮、冕、黻、珽,带、裳、幅、舄,衡、紞、纮、綖,昭其度也。”

商周

商周时代的服饰,主要是上身穿「衣」,衣领开向右边;下身穿「裳」,裳就是裙;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,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「韍」,用来遮蔽膝盖,所以又叫做「蔽膝」。

春秋战国

受当时政治、文化整体影响,百家争鸣儒家提倡“宪章文武”、“约之以礼”、“文质彬彬”。道家提出“被(披)褐怀玉”、“甘其食,美其服”。墨家提倡“节用”、“尚用”,不必过分豪华,“食必常饱,然后求美,衣必常暖,然后求丽,居必常安,然后求乐”。属于儒家学派,但已兼受道家、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:“冠弁衣裳,黼黻文章,雕琢刻镂皆有等差。”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,提倡服装要“崇尚自然,反对修饰”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载“晚世之时,七国异族,诸侯制法,各殊习俗”,

战国“长袖曲裾袍舞女玉雕”

购买汉服需要知道的名词(一)

1、上新:上新是指汉服商家讲要上架的新款汉服。 2、图透:是指汉服商家准备出新品汉服,但是商家并没有完全公布新品的全部信息,只是透露一两张与新品有关的图片。 3、团购:顾名思义就是成团购买,一般是在汉服商家卖一款新品汉服的时候都会采用团购的方式

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,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、蒙古、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。

总结 :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,以及思想的变化,汉服一直在发生变化。汉服见证了我们汉民族的发展史,承载了我们的文化符号。

汉服因“剃发易服”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

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清的统治,推行奴化政策实行“剃发易服”,服汉衣冠、束发者治重罪。满族入关后,下令汉族剃发易服,“衣冠悉尊本朝制度”

剃发易服

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,汉族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,旗袍、长衫、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,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。

写在最后–汉服文化背后的反思

诚然,汉服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我们视线有很长一段时间,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化历史来说我们,不应该忘记我们的传统服饰,汉服是我们文化的象征!

前几年,过洋节,穿和服、韩服成为了年轻人中的翘楚,韩剧日剧等成为追捧的文化,最近日本风情街也引发关注。怎么?我们的传统文化比他们的差?

日本风情街

幸好,随着国家的富强,年轻人越来越有自信,对传统文化也更加感兴趣。随着政策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开始走上大街,走上国际,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。

但,这还不够!我觉得生活中一些重大节日,应该鼓励民众穿汉服增强文化自信。鼓励中小学能开设汉服兴趣班,同时也能很好的减轻学业压力,何乐不为?

创作不易,欢迎点赞评论关注。

本文源自头条号:清风羡明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闲鱼“变味”?LSP在线购买原味黑丝、汉服,谁在进行羞羞的交易

现在闲鱼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交易平台,大家都会把自己闲置的东西放上去卖,也能在上面淘到相对便宜的二手物品,可以说非常方便,可是所谓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”,在闲鱼3亿人的用户中,竟然会有一些十分羞耻的交易,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让我们无